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看点 > 画家于义海艺术展示

画家于义海艺术展示

2018-10-29 来源:  浏览:    关键词:艺术,文化,美术

于义海,男,1969年出生于青岛。就读于厦门大学(本科),中国人民大学(美学研究生),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焦墨画高研班成员,师承著名焦墨画大师穆家善先生,资深传媒人士,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。

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“世博特刊”全球华人笔墨丹青迎世博执行主编,现为全球华人笔墨丹青艺术创作中心秘书长、中央党校超越之路课题组(一带一路)核心成员,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、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顾问、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理事、世界文化艺术联盟理事、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、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等。

其代表作《植根民众 伟力无穷》在中央党校内参发表,《美丽中国赋》在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发表,倍受高层关注。于义海先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艺术创作,在书法、绘画等文学艺术方面造诣颇深,其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鉴赏、研究和保存价值。

“海参”于义海

(杨文闯 )

和于义海先生相识五六年了。他生活在高处,我生活在低处,蒙他不弃,亦师亦友。在我眼里,他就像我来青岛认识的诸多海鲜中的“海参”。海参是海鲜中的一个宠儿,享誉海洋王国的珍品,营养价值就像人参,造福人类。以此论,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艺术界,于义海无疑是个跨界的人。难怪他在京城如鱼得水,风生水起。因为他爱家乡,爱他的大海,从他的微信昵称“鱼依海”,不难看出他的这等情结,“鱼依海”显然是于义海的谐音。如此恋海的大海之人,焉能不做水手中的翘楚,扬帆破浪呢。当然,他启航的海已不是儿时的海,而是艺术的海。初识他时,对于我这青漂一族、偏安一隅、孤陋寡闻的三秦游子,知之不多也属正常。只晓得他是媒体人,供职于党报,是一个资深的文化记者。仅此金字招牌,足够我高山仰止了。后来始知他还是画家、词人,并且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。难怪他有大海般的襟怀,乐观向上,敏感乐思,让我对小我几岁的于义海,发自内心地刮目相看,不服不行。印象中,每回见到他,他都是仪表堂堂,温和儒雅,善饮健谈,浑身上下透着英气男人的成功自信与不凡气度。更让我引以为荣的是,我落脚的黄岛,竟然是他的家乡,由此,倍觉亲切,而他又为人谦和,交游甚广,恰谦谦君子之风,契合了齐鲁乃孔孟之乡,礼仪之邦。他的出生地更是人文厚积,历史悠久,养育他的西于家河,曾经是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修筑的齐长城的入海口,比万里长城更早的齐长城是齐鲁的分界线,现存一座烽火台的遗址。他的身边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通海运河——“马濠运河”。所以说,他是真正的大海的儿子。青年求学又考取了厦门大学,在鹭岛毕业后,即进京从事新闻工作,至今已20多年,不仅在新闻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,也积极推动着家乡人文的事业。他手中的笔杆子可谓“三栖”,一边写新闻,一边写散文,一边画画,他的焦墨画由最初的写“实”转向近些年的写“意”。他精工善艺,追求“意气”的境界。这是对艺术形而上的探索,需要美学的支撑,更需要心境的睿智博大。难怪他把词作家阎肃写得血肉丰满,醇厚绵长。从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读到他的《美丽中国赋》,令我激动不已。他以高度概括的凝练语言,高屋建瓴的恢弘气势,将祖国壮丽的山河、古老的华夏文明,浓缩在几百字的汉语里,构勒出一帙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岁月浩荡文明变迁的史诗,大气磅礴,酣畅淋漓,堪称讴歌“中国特色”的佳作。这得益于他长期的文化积累,透过特定的时代、文化与社会背景,彰显出改革开放的中国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。今天,在这个文艺繁荣多元化发展的时代,作为一个文化人,只有真诚地面对时代、面对社会、面对读者,才能情之所至,思接千载,展现独具魅力的中国梦、中国美。这是于义海艺术修养的体现,也是他人生境界的升华。再看他笔下的画轴《江山多娇》、《云霞出海》,窥一斑而知全貌。古人云:“言有尽而意无穷,余意尽在不言中。”义海对此当有深刻的理解,运用在创作中就是大胆革新。中国的文学艺术,其美妙常在于不能写尽,给人留下丰富想象的余地,尤其中国画中的大写意山水,笔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,“太似为媚俗,不似为欺世”。义海在承继传统的同时,敢于驾驭创新的笔墨,画心中的世界,以求删繁就简,立异标新。中国画离不开技法与技巧,如若仅仅只停留在技法技巧运用高超的层面,展示其光鲜亮丽的视觉效果,也只属于小美的范畴。唯有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与生活体验融汇贯通于作品之中,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一种平衡,一种情趣,一种哲学,破常规为神奇,才是艺术上的大美。而之后,得改变审美观念,敢于在生活这块磨刀石上磨炼出真正的“我”。义海用从文之笔,在宣纸上华丽转身,其含蕴蓄势,绝非一朝一夕也!一个优秀的作家、艺术家,唯有找到真正的“我”,方能在创作中游刃有余,忘我而得“大我”。义海先生双管齐下,一管文字著书立说,一管挥毫泼墨绘画,一路走下来,其案头砚田历经的艰辛,只有青灯清茶为证。这与他豁达乐观的性格,为人谦和的品格,锐意进取的精神分不开的。正是他一路锲而不舍,如苦行僧般地追寻求索,历经山重水复,才在柳暗花明中,不期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和激情,这种韧性与虔诚,成就了他今日的“座揽清辉万川月,胸涵瀚海四时春。”“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”义海兄便是如此,虽身在大都闹市,却心远离尘嚣,淡泊似海,故有心中的桃花源。我常常想,一个艺术家的心是流浪者的心,有时高傲如青云,有时卑微如尘埃,他们在落差极大的精神世界里孜孜以求,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,漂泊不定的心,才会得以诗意地栖居。“天人合一”,返璞归真,是集大成者的艺术之大美!是每个艺术家要遵循的自然规律,一个艺术家怎么不被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,免得弄巧成拙,只有在反复实践和探索中深悟此道。于义海也不是天才,所以他也经常走南闯北,游历名山大川,走进大自然,用敏锐的一双眼睛去寻找“会说话的”山水。他觉得这些自然天成的景物,就是等待他来发现,是他要完成的作品,它们皆是有灵性的,在他的巧思妙想后,不用精雕细琢便在纸上的气象烟云,焕发出新的生命。他不刻意去修饰,使其笔下的画面光鲜亮丽,而是善于用心谋篇布局,在匠心独运处,往往出奇制胜,令人耳目一新,叹为观止。义海的画,许多是捡来的艺术,可没那匠心,何来神来之笔呢?他的山水,不仅仅是自然的浓缩,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!在似与不似之间,呈现独特造型,表现出一种奇趣、禅意之美。让你在匪夷所思中惊叹。从他的画中,你可以看出他未泯的童心,他对祖国、家乡的热爱。总之,他的绘画朝着自然、情趣、意境等深层次的方向走,去展现他自我和审美的中国画理念。这是值得认同和尊重的!面对于义海,我想起以写海名世的大连作家邓刚,如果说邓刚是“海碰子”,那么于义海就无愧于“海参”。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流行的歌曲:不要问我到哪里去,我的心依着你;不要问我到哪里去,我的情牵着你;我是你的一片绿叶,我的根在你的土地……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。这也是海之子于义海,对大海的情怀! 《美丽中国赋》

(于义海/文)

瞰神州大地,江山锦绣,多娇美如画。雄纳百川,包容四海,疆域广博,物阜民丰。五千年文脉传承,人杰辈出,宇内同泽,历久弥新。

坐守嫦娥,巡天望地。泱泱中华,北疆三万里,跨黄沙绿野,白山黑土,蜿蜒护中华;南沙椰国,蓝土渔田,沃水无边,虽远不容犯;西陲固有,重山高原,珠峰破云端;昆仑东渐,江河之源,滔滔入海,冲抵太平滩。

世代勤善,美德浩瀚。华夏民族,同气连枝,兄弟五十六,竞兴绵延。中国之美,德化万物,一带一路,独领风骚,融世界文明,共襄盛举。

美哉,中国!人类文明之范例,梦想生活真图景。美哉,中国梦!国土不容践踏,两岸不容分裂,和平不容亵渎!壮哉,中国,华夏儿女永远的家!


版权声明:

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,不对发表、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网络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,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联系邮箱:service@qeerd.com,投稿邮箱:tougao@qeerd.com